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共融社會    展區介紹    SMART TAIPEI

共融社會
INCLUSIVE SOCIETY

我們都在台北

永續發展目標 1 終結貧窮 永續發展目標 3 健康與福祉 永續發展目標 4 優質教育 永續發展目標 5 性別平權 永續發展目標 10 減少不平等 永續發展目標 11 永續城鄉 永續發展目標 16 和平、正義及健全制度 永續發展目標 17 多元夥伴關係

Taipei for all, All for good

不同族群與文化的人匯聚在台北,齊放多樣風采。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、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、台北水燈節、台北眷村文化節、娜魯灣文化節、台灣同志遊行 (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主辦)與彩虹地景等,
在在展現文化平權、邁向尊重共融。「共融式遊戲場」是人人平等的小樂園,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都能在此玩耍與成長,共融式遊具更提供了五感不同的互動。直覺、安全、寬敞的環境,可廣納0~99歲的市民探索與遊樂其中,達到全齡共融。
每一位市民都是台北的靈魂人物,活出自我故事、也相互包容理解,攜手組成了屬於我們的台北。

不同族群與文化的人匯聚在台北,齊放多樣風采

  • 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
  • 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  • 台北水燈節
  • 台北眷村文化節
  • 娜魯灣文化節
  • 台灣同志遊行
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
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

每年於齋戒月結束後舉辦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,包含舞台活動、清真市集、文化互動體驗等,邀請穆斯林及市民朋友一起來到大安森林公園逛市集、看表演,走進彼此的生活,體驗友善多元的台北風貌。

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

每年於齋戒月結束後舉辦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,包含舞台活動、清真市集、文化互動體驗等,邀請穆斯林及市民朋友一起來到大安森林公園逛市集、看表演,走進彼此的生活,體驗友善多元的台北風貌。

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

每年於齋戒月結束後舉辦台北開齋節歡慶活動,包含舞台活動、清真市集、文化互動體驗等,邀請穆斯林及市民朋友一起來到大安森林公園逛市集、看表演,走進彼此的生活,體驗友善多元的台北風貌。

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
台北客家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慶典,以義民信仰為主軸,從移民節慶角度展現客家文化,3日慶典邀請全台義民廟參與,透過「祭典」重現客家傳統祭典,「挑擔奉飯」以遊行形式表現信仰文化意涵,以多元「藝文」表演凸顯客家文化特色。

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
台北客家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慶典,以義民信仰為主軸,從移民節慶角度展現客家文化,3日慶典邀請全台義民廟參與,透過「祭典」重現客家傳統祭典,「挑擔奉飯」以遊行形式表現信仰文化意涵,以多元「藝文」表演凸顯客家文化特色。

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
台北客家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慶典,以義民信仰為主軸,從移民節慶角度展現客家文化,3日慶典邀請全台義民廟參與,透過「祭典」重現客家傳統祭典,「挑擔奉飯」以遊行形式表現信仰文化意涵,以多元「藝文」表演凸顯客家文化特色。

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

台北客家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慶典,以義民信仰為主軸,從移民節慶角度展現客家文化,3日慶典邀請全台義民廟參與,透過「祭典」重現客家傳統祭典,「挑擔奉飯」以遊行形式表現信仰文化意涵,以多元「藝文」表演凸顯客家文化特色。

台北水燈節
台北水燈節

水燈節是每年11月到12月泰國、寮國、斯里蘭卡、柬埔寨和緬甸部分地區的傳統節日,台北市自106年開始舉辦水燈節,透過放水燈、水燈diy,引領市民體驗水燈文化的美好意涵。

台北水燈節

水燈節是每年11月到12月泰國、寮國、斯里蘭卡、柬埔寨和緬甸部分地區的傳統節日,台北市自106年開始舉辦水燈節,透過放水燈、水燈diy,引領市民體驗水燈文化的美好意涵。

台北水燈節

水燈節是每年11月到12月泰國、寮國、斯里蘭卡、柬埔寨和緬甸部分地區的傳統節日,台北市自106年開始舉辦水燈節,透過放水燈、水燈diy,引領市民體驗水燈文化的美好意涵。

台北水燈節

水燈節是每年11月到12月泰國、寮國、斯里蘭卡、柬埔寨和緬甸部分地區的傳統節日,台北市自106年開始舉辦水燈節,透過放水燈、水燈diy,引領市民體驗水燈文化的美好意涵。

台北水燈節

水燈節是每年11月到12月泰國、寮國、斯里蘭卡、柬埔寨和緬甸部分地區的傳統節日,台北市自106年開始舉辦水燈節,透過放水燈、水燈diy,引領市民體驗水燈文化的美好意涵。

台北眷村文化節
台北眷村文化節

台北市自95年開始定期舉辦眷村文化節,以台北市保存眷村場域(四四南村、中心新村、煥民新村、嘉禾新村)為主,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,舉辦講座、導覽、工作坊等活動,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場域,期能推廣眷村文化,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台北、之於當代的意義,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。

台北眷村文化節

台北市自95年開始定期舉辦眷村文化節,以台北市保存眷村場域(四四南村、中心新村、煥民新村、嘉禾新村)為主,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,舉辦講座、導覽、工作坊等活動,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場域,期能推廣眷村文化,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台北、之於當代的意義,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。

台北眷村文化節

台北市自95年開始定期舉辦眷村文化節,以台北市保存眷村場域(四四南村、中心新村、煥民新村、嘉禾新村)為主,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,舉辦講座、導覽、工作坊等活動,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場域,期能推廣眷村文化,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台北、之於當代的意義,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。

台北眷村文化節

台北市自95年開始定期舉辦眷村文化節,以台北市保存眷村場域(四四南村、中心新村、煥民新村、嘉禾新村)為主,同時擴展至留有眷村痕跡之空間地域,舉辦講座、導覽、工作坊等活動,並串聯北北基桃眷村場域,期能推廣眷村文化,並得以反思眷村之於台北、之於當代的意義,開拓眷村文化的多元觀點。

娜魯灣文化節
娜魯灣文化節

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化,娜魯灣文化節每年度擇一族群作為活動主題,透過各種不同文化活動,呈現原住民不同的面貌、文化、傳統、語言、和風俗習慣,期盼市民認識、學習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,實現台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精神。

娜魯灣文化節

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化,娜魯灣文化節每年度擇一族群作為活動主題,透過各種不同文化活動,呈現原住民不同的面貌、文化、傳統、語言、和風俗習慣,期盼市民認識、學習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,實現台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精神。

娜魯灣文化節

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化,娜魯灣文化節每年度擇一族群作為活動主題,透過各種不同文化活動,呈現原住民不同的面貌、文化、傳統、語言、和風俗習慣,期盼市民認識、學習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,實現台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精神。

娜魯灣文化節

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化,娜魯灣文化節每年度擇一族群作為活動主題,透過各種不同文化活動,呈現原住民不同的面貌、文化、傳統、語言、和風俗習慣,期盼市民認識、學習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,實現台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精神。

娜魯灣文化節

為推廣原住民族文化,娜魯灣文化節每年度擇一族群作為活動主題,透過各種不同文化活動,呈現原住民不同的面貌、文化、傳統、語言、和風俗習慣,期盼市民認識、學習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族群文化,實現台灣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精神。

台灣同志遊行
台灣同志遊行 (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主辦)

台灣同志遊行於每年十月底最後一個週六舉行,吸引全國各地及全球國家的同志團體、社會運動者參與,主要目的為提供一個公開現身的平台,凝聚志同道合者的力量喚起社會大眾注意,讓隱藏的問題曝光、未見的需求被重視,進而建立更多元包容的社會及價值。

台灣同志遊行 (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主辦)

台灣同志遊行於每年十月底最後一個週六舉行,吸引全國各地及全球國家的同志團體、社會運動者參與,主要目的為提供一個公開現身的平台,凝聚志同道合者的力量喚起社會大眾注意,讓隱藏的問題曝光、未見的需求被重視,進而建立更多元包容的社會及價值。

台灣同志遊行 (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主辦)

台灣同志遊行於每年十月底最後一個週六舉行,吸引全國各地及全球國家的同志團體、社會運動者參與,主要目的為提供一個公開現身的平台,凝聚志同道合者的力量喚起社會大眾注意,讓隱藏的問題曝光、未見的需求被重視,進而建立更多元包容的社會及價值。

Play for All 我們一起玩

共融式遊戲場是什麼?

「共融式遊戲場」從「共融」理念出發,是人人平等的小樂園,能夠提供所有人同樂與彼此交流。遊戲場內不僅安全並有無障礙環境,更兼具多元感官刺激、互動性、趣味性、舒適性的特色遊具,讓不同國籍族群、不同身心狀況的兒童及陪伴者(成人或老年人),都能享有權益,共同在一個場域裡快樂自在的遊戲。

台北公園地圖
中央藝文公園(華山大草原遊戲場)
大佳河濱公園
華中河濱公園
道南河濱公園
天母夢想樂園
中央藝文公園(華山大草原遊戲場)

以入口處的火車造型牆做為開端,遊戲場以鐵軌和火車隧道等意象串連而成,其中火車隧道兩面牆,一面為舉辦工作坊時孩童留下的夢想泡泡,一面則是華山車站的歷史展現。

大佳河濱公園

以「海洋」為主題,場內設置多項地景設施,還有鯨魚、章魚、和海豚等生物腳色陪伴孩子們遊玩,彷彿潛進了繽紛海底世界,遊具間都有考量無障礙的路線,讓身障朋友也可以在此擁有快樂時光

華中河濱公園

以「音樂」為主題的共融式遊戲場,設置有不同類型的音樂遊樂設施,如敲擊鼓、鐵琴、沙鈴等遊具,讓小朋友在遊戲場內也能徜徉在樂音之中。

道南河濱公園

以「礦坑小鎮」做為發想主題,採用軌道串聯不同遊戲場域,利用既有河濱堤防平台的地形高低差來設置不同分區的遊戲,並與周邊空間結合,保留開闊河濱防汛安全空間,創造不分年齡的歡樂空間。

天母夢想樂園

全台第一座以運動棒球為遊戲設定主題的公園,集中以棒球為主題的9公尺旋轉溜滑梯是園內最大亮點,充滿挑戰性,公園內另設有鳥巢盪鞦韆、磨石子溜滑梯及共融沙坑等等。

在設計過程中,聆聽與開放是很重要的關鍵,號召不同齡期兒童、在地里民,與專家學者、公部門等單位,協力參與規劃,一同發揮想像力,從不同孩子的需求視角規劃出共融式遊戲場,從空間、交通、地形、材質、生態、文化等多面向切入設計,只是讓孩子能擁有安全、舒適,又具有趣味成長意涵的娛樂場域。

多元環保葬 自然中的永恆

重回大地的懷抱
重回大地的懷抱

媽媽是在一夜之間驟逝,也因為太過突然,家裡成員都無所適從,但媽媽在往生前就曾提起希望骨灰能回歸自然的懷抱,不管是灑入海中海葬或與大地融為一體的樹葬都很贊同。在這對年之時,我們子女雙手合十一同在樹葬的園區中遙祭媽媽。媽,這是你喜歡的地方,大地的懷抱,樹葬原來也充滿著美和愛。

樹葬——與樹共生
樹葬——與樹共生

樹葬是指將骨灰再研磨妥善處理後,裝入紙袋內,再將骨灰均勻灑入葬區穴位中,不立墓碑,不記亡者姓名,埋葬在樹木的根部周圍,讓生命與自然合而為一,既保有入土為安的傳統,又不占用土地空間,更助於環境綠化,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循環使用。台北目前有位於木柵富德公墓內的「詠愛園」及「落羽之丘」樹葬區。截至2021年底止,已為23,674位先行者完成樹葬心願。

海葬——與海共息
海葬——與海共息

海葬是最環保且節省土地資源的殯葬方式,是將亡者火化之骨灰再處理研磨後用「環保棉紙袋」盛裝,置放於「安息盒」中,乘船前往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,000公尺之海域,由家屬先對先行者告別祈福,再將「安息盒」 伴隨鮮花及花瓣拋灑入海,於眾人默禱下,目送骨灰沉入海中。臺北市為推動節葬與簡葬的新殯葬文化,於2003年首創海葬,至2021年底止,已為1,197位先行者完成海葬心願。

花葬——與花共存
花葬——與花共存

花葬同樹葬一樣將骨灰再研磨處理後,裝入紙袋內,再將骨灰均勻灑入葬區穴位中,不立墓碑,不記亡者姓名,由管理員陪同下並由申請人選擇將往生親友骨灰埋藏於陽明山「臻善園」內,讓其化為春泥、伴著大地長相眠,讓生命在大自然裡延續。截至2021年底止,已為12,833位先行者完成花葬心願。

完善二殯 伴你送行

為改善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設施老舊,及因應台北市人口老化趨勢而需增加的未來治喪需求,於105年至112年啟動第二期整建計畫,將會完成以下目標。

  • 戶外景觀公園化,降低二殯鄰避感。
  • 禮廳數量增加,滿足旺日舉行告別式的治喪需求。
  • 殯儀設施立體化,便利民眾洽辦治喪事宜。
  • 停車空間地下化,改善館區內人車交織情形。
完善二殯  伴你送行
網路公祭 思念零距離

即便身在遠處,心意依舊不減。
第二殯儀館,網路公祭

  • 重點一<br>申請簡單
    重點一
    申請簡單

    凡申請第二殯儀館禮廳,
    均可免費使用網路公祭系統

  • 重點二<br>創新功能
    重點二
    創新功能

    提供各場次告別式專屬直播首頁、線上留言、線上奠儀等功能

  • 重點三<br>隱私保障
    重點三
    隱私保障

    擁有驗證碼的親友才能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