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共融社會    展區介紹    SMART TAIPEI

共融社會
INCLUSIVE SOCIETY

市民大操場

永續發展目標 1 終結貧窮 永續發展目標 3 健康與福祉 永續發展目標 4 優質教育 永續發展目標 5 性別平權 永續發展目標 10 減少不平等 永續發展目標 11 永續城鄉 永續發展目標 16 和平、正義及健全制度 永續發展目標 17 多元夥伴關係

活力榮耀市民,我們的台北運動紀錄片

「2017世大運」是全體台北市民的光榮記憶,更具傳承國際賽事承辦經驗的重要地位。
未來的「2025世壯運」將是台北再度主辦的全球盛會,各方好手已摩拳擦掌,全台灣也齊心倒數。而榮獲國際雙重認證的「台北馬拉松」,吸引了海內外選手共襄盛舉,沿途蒐羅城市風光,在感動與動感中奔向未來。
透過「老、弱、婦、孺、新」角度,台北鼓勵全齡及多元族群動起來, 天然環境就是良好的運動場域,也在在使台北躍升為國際運動城市品牌。多元運動中心及場館、公園體健身設施的建置,也讓市民下班放假、就能輕鬆揮灑運動活力!

國際賽事 讓世界看見台灣

以國際賽事迎接全世界,用運動、美食、文化接待世界,學習與累積國際賽事的舉辦知識
讓台北的發展更活絡,讓舉辦世大運的美好經驗傳承,建立台北的城市品牌。

2017

2017 世界大學運動會 – 讓世界看見台灣

是台灣承辦過規模最大、層級最高的國際賽事,台北攜手4縣市、為期12天、超過10,000名隊職員、來自134個國家的運動菁英、22項競賽種類。台灣也在這場賽事中共取得26面金牌、34面銀牌、30面銅牌,為歷來國際賽最佳的成績。全球近70個國家轉播、觸及1億5,000萬人次。

台北攜手

4縣市

為期

12

參加

10,000+隊職員

參賽菁英來自

134國家

競賽種類

22

銀牌

銀牌

34
銀牌

金牌

26
銀牌

銅牌

30
  • 男子標槍:鄭兆村獲金牌,以91.36公尺的傲人成績,打破全國紀錄、世大運大會及亞洲紀錄。
  • 100公尺田徑賽:楊俊瀚獲得金牌,以10秒20的成績破全國紀錄,成為世大運史上首位亞洲短跑男子金牌。
  • 110公尺跨欄:陳奎儒獲銀牌,以13秒55的成績破全國紀錄,也是我國首次奪牌。
  • 400公尺接力:銅牌,為我國首次奪牌。
  • 女子半程馬拉松團體賽:銅牌,我國首次奪牌。
  • 在女子58公斤量級:郭婞淳獲金牌,挺舉成績142公斤破世界紀錄。
  • 滑輪溜冰:獲10面金牌,其中楊合貞個人囊括5面金牌。
  • 男子鞍馬:李智凱獲金牌,是台灣自2005年後,再次獲得體操金牌。
  • 羽球獲男、女單、女雙、混雙及混合團體,共5面金牌;混合團體獲隊史首面金牌。
  • 網球獲男子單打、女子雙打、男子團體及女子團體,共4面金牌。
國際賽事  讓世界看見台灣
2025

2025 世界壯年運動會 - 運動無界、人生無限

2020.10
台北市+新北市共同取得
世壯運舉辦權
2020.12
主辦城市與國際壯年運動總會(IMGA)簽約
2021.5
成立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組織委員會
2021.11
成立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執行委員會
2022.6
正式宣布35種運動種類
NOW
  • 預計舉辦競賽種類共35種
  • 開放個人報名,是充分結合運動、觀光與文化體驗的體育活動
  • 預計將接待超過3萬人
2025/5/17-5/30
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舉辦時間
1986
選手在台大醫院前奔跑中 選手在起點市政府準備起跑 兩旁的家屬為選手加油

全齡運動 健康樂活動起來

「老弱婦孺新」,每個族群都能盡情運動

「老弱婦孺新」,每個族群都能盡情運動

  • 新住民運動
  • 兒童街道遊戲
  • 幼兒足球錦標賽
  • 樂齡銀髮族運動會
  • 樂齡巡迴運動指導團
  • 身心障礙者巡迴運動指導團
  • 女性規律運動
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

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

每年端午節期間,在大佳河濱公園大直橋下舉辦,是體驗城市水域特色,與感受端午氣氛最佳的體驗活動。

台北山水鐵人挑戰賽

台北山水鐵人挑戰賽

  • 城市特色體育活動
  • 基隆河划獨木舟3公里
  • 38公里的河濱自行車
  • 10公里台北大縱走路跑
「老弱婦孺新」,每個族群都能盡情運動
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
台北山水鐵人挑戰賽